心脏跳动意味着“活着”

但一旦跳得过快或过慢

也会引发生命危险

据统计

我国每年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0多万

其中,心律失常

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大原因

80%的心源性猝死来自心律失常

近段时间

医院急诊科接到3例

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一度生命垂危

幸得急诊科医生及时出手

和死神“抢人”

△医护人员给患者做CT检查。

15岁女孩跑步时突然晕倒

“叮铃铃,叮铃铃……”急诊科电话急促响起。“这里有人晕倒了,快过来!”日前,医院急诊科接到一通求救电话,得知某中学一名15岁女学生,跑步中途突然晕倒在操场边。接到消息,该科主治医师郑振健立即出车。

到达现场时,女孩处于昏迷状态,校医已经对女孩进行了初步抢救,做了心肺复苏术。

“经过抢救,女孩呼吸恢复,可摸到大动脉搏动,但通过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心脏跳动快慢变化波动很大,随时有生命危险。”郑振健说。随后,医护人员立即将女孩送上救护车,给她吸氧、输液、用药等。

郑振健表示,考虑女孩是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突然昏迷。他说:“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的疾病,抢救不及时,随时可引起猝死。”

到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完善抽血、CT、心电图等检查,稳定其生命体征,进行各科室会诊。“抢救的过程非常紧张,要是出现心室颤动的话,那就很危险了。”郑振健说。

据悉,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而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一旦出现心室颤动,对血流的影响,就相当于心脏停搏,因此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幸好,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护航下,女孩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随后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不久后顺利出院。

79岁爷爷除颤7次抢回生命

相比于15岁女孩,79岁苏大爷的情况更为危急,犹如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前段时间,急诊科接到电话,一名老人在家出现气促、心悸,医护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当时,79岁的苏大爷面色苍白,状态不佳,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吸氧,并将他送上救护车,持续心电监测、吸氧。

途中,苏大爷突然意识不清、抽搐,心电监护仪上提示心室颤动,这意味着他随时可能出现死亡。医护人员迅速为他进行电除颤、开通静脉通道等紧急抢救,同时致电科室准备抢救。经过3次除颤后,苏大爷意识逐渐恢复,医护人员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

然而,到医院后,苏大爷再次出现心室颤动,意识再度进入模糊状态。“充电焦耳,全部人员离开床旁,放电!”到医院后除颤第一次,无效,期间行心肺复苏术。在急诊科主任吴木富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持续进行着心肺复苏、除颤……在进行了4次除颤并予静脉使用胺碘酮后,苏大爷的心电监测上终于出现了窦性心律,这段惊心动魄的抢救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经过一系列积极抢救措施后,命悬一线、一脚踏进“鬼门关”的苏大爷被医护人员拉了回来。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苏大爷被转入该院心血管内科作进一步治疗。“苏大爷患有肺癌,且有高血压,长期患有肺部疾病也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心律失常。”急诊科医师邓建东表示,抢救心室颤动患者真的就是在和死神赛跑,必须争分夺秒!

夏季运动要适量

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失去正常节律的意思。健康人的心脏在一定范围内有节奏地跳动着,一旦这种节律被打破失去规则,就会影响到泵血功能,进而发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在疲劳、喝浓茶及咖啡、烟酒刺激、压力和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有时可能会出现某些良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的诱因主要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严重缺血、严重电解质紊乱、过劳、剧烈运动等。

吴木富说:“我们前几天接诊到的另一个女孩,就是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引发的恶性心律失常,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术等系列措施后才抢救回来。”

本文中的15岁女学生,她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考虑是“心率漂移”,通俗地说就是运动过度导致的。吴木富说:“人的心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运动时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心率会上升。此时,如果升到一定值后就会出现‘心率漂移’,从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吴木富提醒,夏季运动需要注意,因为气温高时,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心脏也会随之负荷加重。不经常运动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不要超负荷运动,当出现头晕、胸闷、想吐时,建议停止运动。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记者蔡昭璐通讯员曾冬怡)

责编:李淑珩

往期精彩回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