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1.html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以及预防

预防为主·防控在先——金地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以及预防

春季万物复苏,气候由寒转暖,昼夜温差较大,各种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儿童的年龄较小,体质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症状以及预防十分重要。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春季流行病的种类以及预防措施吧!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叫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该病毒名称诺如病毒。在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疫情中,60%~90%由诺如病毒引起。我国~年,感染性腹泻疫情中,87%由诺如病毒引起。年,91%为诺如病毒所致。自开展病毒性腹泻监测以来,烟台市每年都有感染性腹泻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年,我市诺如疫情共报告5起,其中4起发生于学校和托幼机构,最严重的疫情共导致近70名师生出现相关症状。

诺如病毒的流行特点

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传染源:人类是人诺如病毒已知的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30%为隐性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

病程一般2-3d,儿童和老年人病程会延长(一般4-6d)。

感染后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在家中

①洗手。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要洗手,

②食物,特别是海鲜贝类,煮熟再吃。烧烤、火锅也要注意熟透。

③生吃瓜果要洗净

④要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喝开水

⑤如果家中出现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患者,应给患者安排独立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患者发生呕吐或腹泻后,应及时消毒并清理排泄物。

⑥家庭中成年人出现腹泻后,应有其他人来做饭,以免出现传染。

⑤如果家中出现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患者,应给患者安排独立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患者发生呕吐或腹泻后,应及时消毒并清理排泄物。

⑥家庭中成年人出现腹泻后,应有其他人来做饭,以免出现传染。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病毒之一,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腹泻主要最常见的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放射状排列,外壳类似车轮外缘,形状极像车轮,故名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临床特征

潜伏期1~3天。病程通常在1周左右。

2岁以下儿童症状较重,大龄儿童和成人多为轻症。

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发热、恶心。继而腹泻,粪便多为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每日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部分患儿可出现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轮状病毒的预防措施

1.物体表面消毒可使用95%乙醇擦拭。

2.接种疫苗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保持意识健康,阻断粪口传播途径的方式。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传播或母婴传播。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

咽颊炎: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

皮疹:发热24小时后开始,始于耳后、颈部及前胸,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期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2d~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猩红预防措施

1.消毒通风学校应每日消毒和通风,消毒对象包括各班级、教室、餐厅等公共场所的桌、椅、地面、门把手、墙壁以及走廊、扶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在家中也需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流通。

2.勤洗手,尤其是吃东西之前和接触到传染源后。

3.不要与患者共享餐具和共享食物。

4.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肘部遮住口鼻(不要用手遮挡),防止有细菌随空气传播。

5.餐具进行消毒,增加孩子的营养。

6.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以增强抵抗力。

7.患者应隔离治疗6天,有化脓并发症的应隔离至痊愈,接触者应密切医学观察7天,最好在咽拭子连续培养3次均阴性后再解除隔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是近几年我国报告数量最多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传染源咳嗽、喷嚏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

接触传播:易感者直接与病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体液接触称之为直接接触;易感者接触病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触碰过的物品而感染的接触方式称之为间接接触。

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洗手等;

2.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家庭成员个人卫生;

3.保持家中室内空气流通;

4.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与居家隔离观察的托幼儿童接触;

5.家长每日晨起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检查手、足、口和臀部是否有皮疹或疱疹,及早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6.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

疫情防控不容忽视

假期期间仍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疫”时好习惯和干净整洁卫生的居家环境。尽量不携幼儿去往密集场所,如有需要请合理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科学预防是关键。为了幼儿的健康让我们做好家园配合,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一起努力吧!

-end-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