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5岁以下幼儿发病最多。重症病例多为3岁以下儿童多见。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或疱疹为特征,出疹常见于手、足、口腔等部位。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重症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具、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手足口病有疫苗可以预防吗?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但只要家长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孩子异常表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绝大多数可以痊愈的,家长们不必恐慌。日常生活怎样预防孩子患手足口病?常洗手:孩子在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及看护人在接触孩子前,或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多通风:居室要经常通风;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和疱疹等,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怎样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肢体是否颤抖抽搐。如出现以上症状,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医院救治。孩子需要居家治疗时应注意什么?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外,还应做到:健康监护:家长及看护人要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重症表现,医院救治。居家消毒: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要每天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消毒1-2次。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内患儿要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托幼机构怎样做好日常预防?★通过多种方式对教职工、孩子及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幼儿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立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消毒;提倡患病幼儿停课休假。★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工作,当发热.出疹的孩子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幼儿勤洗手。★教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餐具使用前应高温消毒;对玩具、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对厕所清扫消毒;毛巾、衣物.被褥等阳光曝晒。在流行季节。增加消毒频次。★如有校车接送学生。要保持车内良好通风和卫生整洁:每天对门把手、座位、扶手等进行消毒。儿科门诊:-
儿科住院部:-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