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的来临,如何让幼儿健康度夏是家长、老师们最关心的话题,那么幼儿怎样才能安全度过盛夏呢?

SUMMER

HEALTH

夏季到了

随着气温升高

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

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

请家长仔细阅读

并注意以下几方面保健知识

0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0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0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0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0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06.空调不宜开的时间太长

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可用电扇代替空调,应放得离孩子远些。在保证室内通风和湿度的同时,为孩子在一天中较凉快的时间段安排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07.疾病预防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六一“前后是高发期。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易感人群: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期。

预防措施:

建议夏秋季高发期尽量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如超市、室内游乐场、餐厅等玩耍的时间。如在室内,要勤通风以降低病毒的含量,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玩具、餐具、衣被、毛巾等的消毒。此外,增强自身体质,多喝水,饮食适当清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3.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由伊蚊(俗称花纹或者花斑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传播途径:主要是携带登革热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由伊蚊叮咬后感染。

主要症状: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到39度到40度。

易感人群:婴幼儿的风险较高,另外,孕妇、老年人、肥胖者也容易中招。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防蚊虫滋生、消除伊蚊的滋生地,包括小型喷灌、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地方,必须采取每个星期翻盆倒灌消除积水或放农药、清理置容器等综合措施;每个星期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室外,也可使用蚊帐、门窗纱网防蚊、用电蚊香、驱蚊器来防蚊。

天气变热,

也是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

希望宝爸宝妈们继续保持警惕,

避免这类疾病的发生。

新冠肺炎也仍在继续,

我们在常规疾病预防的同时也需要

注意继续保持个人卫生以及家中的消毒哦。

可以适当出门活动,

但是也要避免去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哦!

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

家长老师的陪伴与细心照料,

幼儿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用心呵护幼儿

让他们不惧夏季。

安全度夏

让我们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