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开篇第一句,相比本经中的其他文字,还是流传甚广的。一般而言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说观察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效法之,大可以治国,小可以修身。如果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这层意思并不困难。不过,若是细究起来,其实还有更深刻的涵义;所谓阴符,即以深微之心契自然之理。具体分说,待得下文再慢慢聊。“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五贼者,命、物、时、功、神。姜太公注曰:“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什么意思?这五者,是说“贼”的不同侧面,归根到底落到“贼”之一字。所谓“贼”,即圣人反经合道之谋,用现代汉语来讲,就是违反世俗间的经义,却又合乎大道规律。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古之天下,王朝更迭。譬如商王朝代替夏王朝,如果站在夏王朝的传统立场之上,夏是应天承运之朝,而殷汤革夏命,则是违反了传统。待得商王朝建立,自身却又成为了正统。就如三国演义中那句有名的话:“今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此即贼天之神,圣人能体五贼,作为普通世人而言,却是知其天而不知其贼。五贼幽微,要体察之,非观之以目,必观之以心,此即“阴”;心为天君,运用机妙,发之于内,见之于外,此为“符”。所以说了半天,又绕回了题旨。有的注家以五贼为五行,后世之人在此基础之上,说五行相贼云云,拿去解释丹法,倒是失去了阴符之本意。“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有五贼在心,则万事万物变化不出于胸,自然造化之力皆归于身。从前文一路理解至此,便能明白这一句的涵义,不仅仅是所谓天人合一,吾身即小宇宙的思想。智达之士,也许已经读出趣味。事实上,天人感应的思想由来已久,除道家之外,儒家理学亦引之为根本。不过,简单的天人感应学说还不足以解释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其实,自然之中,尚有更高一层的规律。这里要稍微说开去,如果学习或了解过现代量子理论,也许会知道量子纠缠的概念。利用量子纠缠态与Bell测量,我们可以将一个状态传输到远方而不传输粒子本身(QT)。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经典通信的情况下,不可能利用任何事先共享的纠缠对实现信息传递。当然有人要讲了,你说这个谁懂啊?其实,也没有要整一出“量子道学”的意思。真正想说的是,天地万事万物之间,自然存在着一些奇妙的联系。盖因万物都由一炁演化而来,都有着一炁的痕迹,只不过阴阳既判,落入后天之后,不再显现罢了。所以上面一段所讲,也只是量子尺度的物理学应用,与现实的宏观世界没什么关系。不过落到玄学领域,就颇有意味了。以术数为例,对《梅花易数》运用熟练的高手,都会接触到一个事实:梅易要算得准,其最玄乎的地方,在于取外应。外应如何取来,存乎一心,这也是梅易易学难精的缘由。所以梅易的玩法才讲,“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占算到了深处,要得到那个信息,其实已经是心神作用,以至于合了那件事情、那样物品。落到道法的运用上来,其实也是如此。《清微宗旨》云:“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炁,合彼之炁。神炁无形,而形於符。此作而彼应,此感而彼灵。”再到内修上来,也是一样。从早期道教的上清偶景、隐书之道,到后来内丹法中召摄先天一炁等等,都是从这个原理而来,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了。这一个道理,术数如此,道法如此,内修亦如此。所以讲,吾道一以贯之,道家思想代表的大道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人们以哲学去描摹它的一些特征,其背后的原理,地球上是这样,到了外太空也还是这样。“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自有一点天性,运用关键在于其机。得其机而应之,即立天之道,如此人道岂不定乎?这里的机要与上文讨论的相关,具体修之于身,却不只是存心养性那么简单。阴符卷一之后文即言此事,之后可再作分享。“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之杀机,有张有弛。张则如秋冬,阴气凝重,龙蛇蛰伏;驰则如春夏,阴去阳生,龙蛇奋起。天道如此,人道亦是一个道理。君之杀机若张,百姓皆服;君之杀机若驰,则奸雄顿起。天人之道如此,则万事万物化生皆是如此。这一段文字,通玄先生张果的注本为“天人合德,万变定基”,也是符合本意。其注云:天以祸福之机运于上,君以利害之机动于下,故有德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无德者万化而愈衰,以至于亡。故曰天人合德,万变定基。自然而然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的德,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有威望,有能力,做好事一类的概念。德者何也?《玄纲论》云:“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群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简单来说,德是万事万物生成、运作的规律,而道则是它背后根本的那个。那它是什么?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而已。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