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被誉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糅合了易、老、法、兵等诸家思想,颇具开启山门、点拨后人的意义。经文共四百六十余字,修辞手法众多,词语诡奇,结构奇特,逻辑缜密。单以文法结构来看,《阴符经》具有“道理得用术”的奇特结构和中心主旨,展示了古人高超绝妙的创作水平。从整体结构来看,全文不仅具有“总—分—总”的结构,还具有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全文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而且上下呼应连贯,没有脱节的感觉。经文中有几条线索是纵贯全文的,其中的主旨词汇有“天道”、“天性”、“人心”、“动静”、“生杀”等。从篇首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到“立天之道”,确立了经文的思想以“天道”为基础。“天”即自然,“天道”即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法则。由“观天之道”下启“立天之道”,再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至“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上下衔接着。再向下延续到“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这些还是讲“天道”。再向下有“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虽然未点明,其实还是“天道”。篇尾的“自然之道静,胡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是以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明确说出了“自然之道”,与篇首呼应。“天道”是一条纵线贯穿经文始末。“天性”,指自然本性,也是一条纵线。由“天性,人也”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这是人的自然本性。再到“人,万物之盗也”、“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这些都是讲“天性”之人。下达“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还是讲人的本性。“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这是讲人有愚圣之分。“人心”也是经文的一条纵线。“人心,机也”,“机”即心机,包括意识、意念、意志。“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是心机所致;“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圣人更是修心修身而成。下有“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是讲人得转动心机,才能处事安稳。再向下“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是意念、意志的作用,是人心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是讲意识是第二性,物质是第一性。篇尾的“是以圣人之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是遵循自然之道下的意念所为。“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自然与人有动有静。“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是人体之“动静”。“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包含有自然与人的动与静。“迅雷烈风,莫不蠢然”是自然之动,“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是人之动。“至静性廉”指清静可使人的品性方正。篇尾“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是自然的一静一动,“动静”的奥妙尽在其中。“生杀”之道融于万物与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宇宙运行千变万化,身手行动变化万千。“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杀机”中含有生机。“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生出的功效匪浅。“心生于物,死于物”,“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蕴含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循环往复的轮回之道。“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神机鬼藏”、“阴阳相胜”,无处不有“生杀”规律与现象。这里列举了贯穿《阴符经》的五条纵线,自上而下地把全文串联起来。这使得经文结构紧凑,条理分明,犹如给地球划定了经线。《阴符经》篇幅短小精悍,内涵深邃幽微,气魄刚毅宏大。人们朗读或背诵起来,朗朗上口,振奋精神,实为诵读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