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可怕的是,感冒也随之而来。
天气越来越冷,医院的宝宝也变得多起来。医院的家长都会说,“我家孩子最近出去着凉了,肯定是冻感冒的!”其实,造成宝宝感冒的原因,并不是寒冷的天气。
感冒不是冻出来的。
大家常说的感冒,在医学上叫“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是病毒引起,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
具体到儿童的感冒,据统计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才是让宝宝感冒的“真凶”,寒冷的天气其实只是个背锅的。
感冒不是冻出来的,为什么一到冬天就特别多宝宝感冒?
这其实跟免疫力有关。一般温度越低,人体对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作用也会越低。
另外,在低温的刺激下,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收缩、供血量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也会下降,进入鼻腔的病毒就有更大的概率感染。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冬天不光冷,还很干燥,这就更有利于病毒的生存了。低温下,人们一般更加集中于室内,通风不良,这也会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寒冷的天气不会直接引发感冒,最多只是间接为感冒病毒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条件。
所以,不要以为给孩子捂得很严实,就不会着凉感冒,穿衣适当就好。孩子感冒发烧时,更不能用捂被子发汗的方法,会导致孩子短时间内大量出汗,有可能导致孩子脱水甚至休克。
宝宝感冒后,高手宝妈都是怎样做的?
首先要分清宝宝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则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和细菌、支原体引起的;
2、流感全身症状重,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很明显,而鼻咽部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等症状较轻,普通感冒则正好相反;
3、流感传染性强,高发于冬春季,经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而普通感冒则不是。
应对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感冒的宝宝主要鼻咽部症状比较严重,后续还会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干咳、发烧。还有的宝宝会有肚子疼。
宝宝如果感冒不重,只有鼻咽部的轻度不适,可以先在家里观察,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好好护理。
如果宝宝发烧,并感觉比较难受,可以口服退热药。不要擅自使用“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因为普通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不仅没有治疗作用,还可能会有药物的毒副作用。
有时候,宝宝(特别是1岁以内宝宝)感冒症状会很严重,表现为高热、咳嗽、食欲差、呕吐、拉肚子等,甚至并发热性惊厥;宝宝感冒,还会出现并发症,比如,蔓延后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肺炎,甚至并发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严重症状和并发症,或者妈妈处理后3天还不见好,甚至恶化,妈妈就要考虑不止是单纯的感冒了,应医院。
应对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特指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在冬春季多发。5岁以下的宝宝抵抗力差,更容易得流感。
流感一般起病急。患病宝宝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酸痛、头疼、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等,同时也可能有嗓子疼、鼻塞、流鼻涕等鼻咽部表现。
如果宝宝年龄太小,则会表现为精神差、哭闹、易粘人、不愿吃饭吃奶等。
流感还可能会累及重要器官导致并发症,导致心肌炎、肺炎、神经系统损害、感染性休克等。
宝宝最近身体不舒服;症状又比普通感冒严重;休息或者自己处理后不见好;当前正值冬春季节。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得了流感。
这时候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为宝宝做流感病毒的检测来确认。如果确诊了流感,2岁以下的宝宝由于易发生并发症,一般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再辅以对症的药物。
妈妈一是要细心护理,让宝宝多休息、清淡饮食;二是要遵医嘱给宝宝按时吃药;三是注意为宝宝做好防护,不接触陌生人,在家近距离接触也要戴口罩防护,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