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大年夜了
坊迷们的年货都准备好了吧
BUT,医院里
神经内科、心内科的医生们
都不忘嘱咐病人一句
“药还够吃吗?
趁过年前配足了药吧。”
医生们俨然把药
也当做了病人们年货的一部分
让医生们千叮咛万嘱咐的背后
是老祖宗留下一些春节的“习俗”
过年不吃药,吃药不吉利
为了以免给自己新的一年
带来不好的运气
一些慢性病患者
甚至想通过春节暂停服药
来祈盼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其实
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让身体康复
反而会导致疾病恶化或反弹
因为这样的习俗
而擅自停药有多糟糕?
小坊给坊迷们
整理了几个血泪教训!
80岁出头的李奶奶第一次中风是在去年春节前两个月,体检时检查出有心房颤动,也就是心跳时快时慢不规律,医生叮嘱她要按时服用抗凝药物,防止心血管形成血栓。
可李奶奶没把医生的话当一回事,在她看来,除了偶尔胸闷之外,平时身体也没有任何问题,按时吃药这件事终归是麻烦。
没有按时吃药,血栓很快就形成了,李奶奶突然半边身体不能动弹,幸好发现的及时,医院做了静脉溶栓,之后恢复也非常好,出院的时候还能自己走着出门,没有任何症状。
可这一次的死里逃生没有让李奶奶提高警惕,很快到了过年期间,她又嫌弃起了每天都得吃的抗凝药。过年吃药太不吉利,而且药也吃了这么久。李奶奶心想不会再犯病了,于是又把药停了。
到了年初六,连春节假期都没过完,李奶医院,这一次,她的一根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医院为她做了动脉取栓,才让她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接二连三的急救让李奶奶终于担心起了自己的身体,回家后也开始按时吃药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奶奶一样
能两次死里逃生
恢复如初!
21岁的小王在初中时得过心肌炎,导致了阵发性房颤,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天都要带着药出门的“药罐子”形象实在有些丢人,再加上春节假期和朋友吃喝玩乐的,总要错过服药时间。
由于小王对自己的身体太过信任,导致的后果却让他一辈子都要后悔。因为没有按时服药,小王的左脑大面积梗死,导致他右侧肢体完全瘫痪、失语。
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
突然停药
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加重或恶化
甚至会危及生命
那么慢性病患者到底该怎么服药呢?
有些药不能随意停
临床有一种说法,称为“撤药综合征”——是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长期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可使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骤然停药,人体不适应此种变化,就可能发生停药反应,主要表现是症状“反跳”或致疾病复杂化。
不能随意停药的有:
糖皮质激素类、抗精神病和抗癫痫药、抗心绞痛药、抗结核药、抗乙肝病毒药。
此外,抗高血压、抗凝、抗肿瘤、降糖病、调脂药、尿路感染治疗等慢性病用药物也不能随意停药。
即使需要更改治疗方案的停药,慢性病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
忌不按时服药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打破日常生活规律,很容易忘记服药。
在家里患者可备些便笺,上面写上提醒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贴在冰箱、药箱等显眼地方。
外出时,可备一个小药盒,将所需服用的药物按次数和剂量分装,有条件的患者可用带提醒功能的电子药盒,或设定闹铃,提醒自己按时吃药。
如果忘记服药,需要补服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处于两次用药间隔一半内,可按单次用量补服,不需要剂量加倍;若超过此间隔一半以上,一般不需再补。
如果是一般每日一次长效药,当日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次日发现漏服,则不必补服;
如果是餐前服用的短效药物,如格列奈类降糖药,通常漏服之后不需再补。
如果实在不清楚是否需要补服,可咨询药师或医师。
忌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春节饮食丰富,然而不少食物与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或影响药效或增大不良反应。
●服用头孢类抗菌药要忌酒
头孢类抗菌药可能影响酒精代谢,引起双硫仑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特别是肝肾功能异常、年老体弱患者在停药后7天内饮酒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都必须忌酒。
●服抗凝药,避免含维生素K的食物
例如服用华法林时,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猕猴桃、青豌豆、卷心菜、韭菜、菠菜、生菜、西柚汁、奶酪、蛋黄和动物内脏等,会对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液凝集的症状,诱发血栓性疾病。
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
也要注意其他事项
比如生活规律、饮食调理、适当锻炼等
-END-
本文编辑|小门耳
消息来源|成都商报、健康上海
致原作者|如果小坊的选用让您觉得不妥,请一定要先联系小坊修改或删除哦~
重
磅
推
出
小坊喊你挑年货~
物美价廉,赠品超值!
还有无门槛优惠券等你来拿↓
扫扫下面
或点击文末
即可跳转至年货页面
点击下面图片还可回看
购买操作流程
按时吃药
新的一年才能身体健康
同意的点下面的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