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学生和家长的
一封信
HELLO,everyone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春夏之交,是手足口、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为远离疾病,保护自己,保护他人,防治疾病传播扩散,下面把春夏季常见传染性疾病发防治知识告知如下:
01
春夏季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手足口
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3~5天,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0-24天,以发热、咳嗽、头痛等全身倦怠发病,向心性皮疹为主要特征即躯干和头部皮疹较多,四肢皮疹较少。传染性强,从出疹前2日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具有传染性。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8-30天。以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痛发病,耳垂下部肿大为特征,不及时治疗易并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胰腺炎、耳聋、心肌炎等。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人发病前6天到发病后9天都有传染性;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发病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乏力等症状。病后1-7天都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五、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严重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人群普遍易感。
02
春夏季常见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划重点啦!!!
以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下:
(1)到专业机构及时接种水痘、流感、流腮等相应的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传染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空气不流通、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病期患者;
(3)每天上学配合老师做好晨午检工作,上课期间要开窗通风;因病缺课要主动向班主任请假并且报告病情诊治情况。
(4)每天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被褥,不共用私人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加衣服;
(7)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
(8)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怀疑自己得了传染病,不用惊慌,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确诊为传染病时,学生和或家长要立即和班主任联系,告知情况。
3.学生患病期间,要居家或住院隔离住疗,在此期间,不能出门到处转悠,直至痊愈,确需外出务必戴口罩。
4.患病学生在家或者住院痊愈并经过乡镇和社区服务中心随访观察经过该病最长传染期后,出具居家痊愈隔离治疗证明,由学校疫情报告人审核后方可返校复课。
郑重提醒:《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最后,顺祝每位同学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编辑:李小梅
图片:姚华
审核:冉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