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不少家长都十分惶恐,担心宝宝一个不小心便中招了。宝宝得过手足口病的家长恐怕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那么到底什么是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有什么征兆?如何才能避免手足口病对宝宝的肆虐?
手足口
认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情变化快,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威胁到儿童生命,应及早预防,及时发现。
专门欺负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有高度传染性,所以经常在幼儿园等托幼机构集中爆发。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
致病病毒种类繁多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十分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极多,而且极容易变异,非常难以彻底免疫。
切记误认为是感冒
手足口病也会让部分宝宝咳嗽、流涕,因此早期非常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感冒。
因此,细心的妈妈们,如果你们发现宝宝发热和哭闹就应该警惕了,尤其是发现宝宝爱流口水、口腔或者手掌脚心出现水泡时,医院做相关检查。有多种临床检查(如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可以让手足口病现出原形!
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大多数患儿为轻症病例,容易被家长忽视。潜伏期长达2-10天。
轻症:患儿发病时,多先出现发热,手心、脚心出现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红疹、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年长儿童会诉头疼等症状。
重症: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需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持续高热
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
2
神经系统异常
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通常出现刚入睡时)、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急性手脚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3
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
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
1~5岁>40次/分钟;
2~12月龄>50次/分钟;
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4
循环功能障碍
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
5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
血糖升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日常预防是关键
手足口病,预防大于治疗。细心的家长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教育宝宝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注射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对象是6个月-3岁的宝宝。因为重症手足口病(EV71手足口病)十分“偏爱”此年龄段的宝宝,且在疫苗的临床试验中此年龄段已有安全有效的数据。
如果在短期内注射过多疫苗,宝宝的身体往往难以承受。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应与其他疫苗接种的时间至少间隔两周,与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至少间隔1个月。
接种疫苗后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发热,一般持续不超过3天。如果宝宝出现明显不适,医院就诊。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时间应该持续20秒以上!
隔离意识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不要带宝宝到人流量大的地方转悠。
提高免疫
宝宝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被手足口病缠上了怎么办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只能缓解相应的症状!但绝大多数手足口病例症状都比较轻微,一般1-2周便可自愈。所以妈妈要淡定!要淡定!要淡定!
饮食
给宝宝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很多宝宝会因为口腔疼痛不愿意吃东西,所以要为宝宝准备吸管和流质食物,如肉粥、蔬菜粥、米糊。低温能够缓解疼痛,食物可以放凉一些再给宝宝吃,不要给宝宝吃太热的东西。
皮肤护理
保持宝宝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即可。如果疱疹实在疼痛难忍,可以冷毛巾轻轻擦拭,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抗病毒软膏。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勤用淡盐水漱口,还可使用开喉剑喷剂缓解口腔不适。如果宝宝口腔实在疼痛难忍拒绝进食,可在医生的同意下用利多卡因溶液涂于口腔疱疹处来减轻宝宝的疼痛。
退热
当宝宝的体温超过39℃,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宝宝没有高热和不适,妈妈们不要急着用退烧药物,先让宝宝多喝水,密切观察宝宝病情。
补充水分
呕吐的宝宝需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由于电解质平衡盐溶液比例很难掌控,所以最好不要自己配置,应该去药店购买。
消毒
对宝宝的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如煮沸、暴晒、碘伏或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后静置片刻再使用清水擦拭。
隔离
避免接触其他宝宝,不要让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文字来源于:科学家庭育儿、成长路上好爸妈、儿科时间
图片来源于丁香医生、百度
编辑:张觅奇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