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也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但大约1%~1.6%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且会有0.03%~0.05%的概率导致死亡。每年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多发生于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安全起见,以防万一,针对手足口病,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传播途径

1

气体传播

呼吸含有被病毒污染的飞沫气体。

2

液体传播

接触患儿的唾液、疱疹液、鼻腔\咽喉分泌物或饮用过的水。

3

固体传播

接触患儿的疱疹、粪便、手、或用过的玩具、餐具及吃过的食物等。

如何预防

1

少扎堆

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居家也要常通风,勤晒衣被。

2

早种疫苗

6月龄~5岁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虽然要花点钱,但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病发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率。

3

早就医

如果在孩子出现持续发烧不退,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处发现疱疹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确诊后要及时通知幼儿园老师,早请假,避免交叉感染。

4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污染源后都要及,时、正确、有效的洗手,这也是最经济便捷,可直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5

勤消毒

对儿童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勤清洗消毒,对此我们幼儿园对幼儿玩具及设施都会及时且系统性的进行消毒,坚决不给病毒寄宿的机会。

6

勤锻炼

除幼儿园户外运动外,也请家长积极引导幼儿勤锻炼,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从自身抵抗病毒传染。

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在没有并发症情况下,一般5~7天就能自愈。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对抗手足口病毒。轻症的患儿,临床上只需对症处理,如患儿有发热,就退热处理;如患儿有脱水表现,可能需要补充液体。

手足口主要是口腔疱疹或溃疡,宝宝嘴巴疼的时候,可以常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及时喷药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溃疡可以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针对手足口的皮疹,如果皮疹不严重,可以不用特殊护理。如果皮疹严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衣服,修剪指甲避免过度抓挠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如果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继发感染时,医院就诊。

患手足口期间,饮食上要清淡,要补充大量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胡萝卜、粗粮等,含有大量维生素B族。病愈后可以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具体的护理方法可咨询专业医生)

家长注意

1.如果宝宝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的通知学校园部会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传染

2.宝宝患病后要及时的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的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3.冬季也是传染病高发期,请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去游乐园或人口密集的地方玩耍,回家要及时洗手做好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手足口病要防治,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冷食物不要吃,

勤洗澡来勤换衣,

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休息好,

多锻炼,身体好,

大病小病都赶跑,

快乐健康最重要。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即可。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