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预

爱防

幼春

儿季

健传

康染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起来,随之而来的春季流行病如疱疹性咽峡炎、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等也进入高发期。我园充分认识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春季传染病高发叠加带来的风险,清醒认识到多病同防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警钟长鸣,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多病同防筑牢屏障

●完善制度,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YUYING

1、切实落实晨检及全日观察、因病缺勤与追查登记制度。

我园保健医童老师无论严寒酷暑每日坚持对幼儿进行晨检,每天清晨伴随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孩子伸出小手、张开嘴巴配合保健医晨检,晨检中发现(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居家隔离观察并做好跟踪,把好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严防将传染源带入园内,为幼儿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教师每日对缺勤幼儿进行缺勤原因的追踪。建立报告流程,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发现有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严防传染病扩散。

健康上报

2、严格网络日报制度:做好春季传染病平台零报告、日报告。

●加强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GOONVACATION

我园保健医对教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消毒知识的理论及实操培训,近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安全培训。

●夯实基础,做好常态化消毒工作

YUYING

我园严格按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规范》的要求开展全园卫生消毒工作。班级、食堂、公共场所每日进行常规性的卫生消毒。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督导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整顿。

总之,我园从顶层设计入手,责任到人,借助常态化防控措施的扎实推进,守护幼儿的健康,守护家庭幸福。接下来,一组传染病预防小贴士送给大家,祝大家健康平安。

带您认识几种春季常见传染病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极强,传播源主要为患病的宝宝或成人,与病人的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唾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和食物,或吸入带病毒的飞沫也可致病。

主要症状

口腔成簇的小水疱,易破,遗留大面积糜烂面常发于口腔后部,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部分伴发热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①不要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②家长尽量不要亲吻宝宝,不和宝宝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宝宝的食物;

③注意卫生,培养宝宝勤洗手的好习惯;

④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少接触游乐设施;

⑤提醒宝宝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⑥经常开窗通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⑦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增强宝宝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南昌高新区京师实验幼儿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