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羽童离职了。
这距离她被外界定义为“第二个董明珠”也仅仅过了两年。
在这两年里,她经历了如洪水一般的流量冲洗。
记得一开始,孟羽童凭借“董明珠助理”的身份火出天际,在微博话题上甚至拿下3.1亿的讨论量。
随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格力,与董明珠一同多次直播带货,可惜带货的成绩并不如意,在波涛如潮的流量里没有激起一点水花。
而当时,就有人分析,其实董明珠是希望孟羽童能成为家电领域的头部主播,能够一场直播帮助格力带货千万甚至上亿。因为近几年,格力的发展受限,转型陷入困境,作为王牌销售出身的董明珠,自然嗅到了直播带货的魅力,于是才会下场参与综艺,寻找人才。
可惜,被她看中的孟羽童似乎对直播带货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她曾说过:“直播不算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工作。”
其中,4月3日,她也曾在网上表示,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整休息的工作,工作时长21小时打卡。
兴趣不相投,工作压力强度过大,而且再加上孟羽童想要继续深造的心,这注定她与该职位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相符。
及时止损,也不是一件坏事。
如今离职,她表示:“经历这样的一个人生变动,没必要把它当做消极的事,它只是我们人生某个阶段的选择,我的人生信条,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无论如何,即便她已经从格力离职,但我们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她也才20出头,相比于同龄人而言,她的人生成绩早已略胜一筹。
孟羽童,是被董明珠相中的姑娘。
22岁的孟羽童确实很优秀。
毕业于浙江大学,参加过《一站到底》,年参加《初入职场的我们》,在一众优秀年轻人里脱颖而出,获得董明珠的赏识,并称其符合接班人的标准。
但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场就自带闪光点的人。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里,她的外在条件并不是最好的。
但她更大的特点是,总是能把“处于下风”的劣势,扭转成“刮目相看”的优势。
董明珠第一次公开面试时,孟羽童是最后一个自我介绍的,在她之前,有男有女,个个都比她优秀,尤其是排在她前面的那个姑娘,被人叫做“小董明珠”。
孟羽童非常紧张。
她的自我介绍,优势并不明显。
但她并没有临阵脱逃,反而迎难而上,自告奋勇为大家跳支舞。
她说:“我自我介绍就发抖,但我一跳舞,就完全不一样,我充满了自信。”
董明珠显然被这段舞吸引了,自夸她能随机应变,活跃气氛。
其后的团队任务中,虽然孟羽童是团队负责人,但团队成员各有意见,并不太服从管教,虽然她也有纠结和委屈,但她的态度是最坚定的。
她一锤定音:“可是我是负责人,给我时间,我能搞定。”
实际上,和其他五位竞争者相比,她简历不突出,学历不是最高,专业也不对口,第一次考核,排名还倒数第一,而且,她提的方案被否定的次数最多,甚至交稿时连主题都被毙了。
但评委们都喜欢她。
张萌点评她:“虽然她每次比赛都垫底,但她一直很乐观和勇敢。”
这个特性,董明珠说得更直接:“孟羽童是个内心要强的女孩,当她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做成最好,这跟年轻时候的我很像。”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像”,董明珠想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和孟羽童相比,董明珠是在命运的摸爬滚打里挣扎出来的铿锵玫瑰。
30岁之前的董明珠,是个安心过日子的家庭主妇。
若不是丈夫突然病逝,或许她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强大到撑起整个格力王国!
现在的很多人,说起董明珠,总爱用“她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来形容她。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一个孱弱的女人,进化成“铁娘子”想要多强大的内心。
年,董明珠把8岁的儿子托付给奶奶照顾。
只身一人去往深圳,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
为了能最快学到经验,董明珠几乎寸步不离的跟着老业务员学。
有一年夏天,她坐火车一整天没吃东西,天气燥热,体力不支,她一下车就摔倒了。
老业务员叫她留下来休息,她不愿意。忍受着疼痛,继续跟着跑业务,跑完北京又跑沈阳,医院做检查,才知道竟然摔成了骨裂。
如今说起来,似乎只是验证了她成功的来自不易。
但当时的困境和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真的不是常人能忍受。
当年那样的条件,董明珠似乎只有吃苦一条路。
但比“吃苦”更强大的,是董明珠的“靠自己”的内心。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没有想过再嫁寻求依靠,也没有想过得过且过把儿子培养长大来享福,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但!那是她自己想走的路!
也正是这“靠自己”的强大内心,才让董明珠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显然,孟羽童被她偏爱的原因也是如此。
董明珠透露,在《初入职场的我们》的评分中,她是故意给孟羽童打低分的,就是想看看她的内心承受力如何,她认为,孟羽童是强势的。
在董明珠看来,“强势”是最重要的。
但她对强势的解读也很不一样:“当决定正确的时候,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也要坚持下去,你应该要敢于用结果告诉他,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什么样的女人最好命?
从董明珠到孟羽童,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或许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未曾改变,但女人对女人的期许在调整。
严格说来,如果不是因为董明珠,孟羽童无法收获如此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