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以其词语诡奇、精悍玄妙而晦涩难懂。难懂就需要领悟,研习道家典籍特别注重这一点。《阴符经》内涵深刻、微妙通达,“非深于道者不能作”(见朱熹《阴符经考异》),所以研习者更要深钻。《阴符经》末尾有“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阴阳相互排开推移,则各种变化演化顺其自然)、“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阴阳相生相克的方式方法,清晰明显的样子接近于各种事物景象了)之句,因此其中含有丰富的阴阳之道。那阴阳之道在《阴符经》文句中的体现有哪些呢?我们可以参照经文来看。“天之道”即含有阴阳之道,宇宙即阴阳的结合。“天有五贼”(自然界有“命、物、时、功、神”为万物所共有的属性),按张果本“五贼”即“五德”,“贼”为阴,“德”为阳。“天性,人也;人心,机也。”(自然的属性造就成人,思想意识是人的中枢。)人体为阴,人心为阳。“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天、地、人具有生与死的主导枢纽),世人多认为文句中杀气太重,实则误解。杀机中暗含生机,“杀机”为阴,生机为阳,故而“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自然出生、自然灭亡是大道的纹理显现),生杀之义尽显,对立统一尽在其中。“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人三者相互据有、利用达到融洽,这三种材就相安无事),“盗”为阴,“才”为阳。“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人们知道它们神奇而感到神奇,却认识不到神奇的原因),鬼神莫测,阴阳出没。“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君子获取“盗机”巩固躯体,小人获取“盗机”轻视性命),君子与小人阴阳对立。“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意念意识产生于物体物质,又湮灭在其上,其枢纽在于眼睛),“物”为阴,“心”为阳,验证了唯物论。“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生是死的本源,死也是生的本源。恩泽产生于受损害,又被恩泽损害),“生”与“死”、“恩”与“害”含有阴阳的对立与相互转化。“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质朴之人以通晓天文地理为知识,通达之人以领悟时下文章和物理为智慧。)“圣”与“哲”为“阴阳相胜之术”。按“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的原则,结合经文来看,其中的一些文句实为阴中暗含阳,这是《阴符经》的一大特点。不领悟到这一点,就容易曲解《阴符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