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
1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传播途径
该病传播途径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3家长预防须知: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认真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家长回到家,接触儿童前要注意成人手部卫生,最好更换衣服,因为成人是病菌的携带者。
3.幼儿使用的用具、玩具一定要注意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要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机关幼儿园的预防措施:
1、建立完整的传染病制度、组织机构图、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
2、全面的班级卫生消毒工作。
3、多种形式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
4、注意幼儿个人卫生。
防控传染病晨检、午检的目的在于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园所,具有维护健康、保障安全的双重意义。
勤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多疾病都是通过手部接触传染的。
而预防幼儿生病的最好方法是彻底做好手部清洁。
教室里每天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桌面、地面、用配制的消毒水洗毛巾、洗水杯、擦桌面及拖地板,室内勤开窗,保持通风换气,玩具定期消毒。传染病种类非常多,在儿童、职工、家长、社区等方面进行普及,让大家都对传染病有所了解。
多种形势宣传普及传染病知识传染病的防治,必须在“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下进行,所以防控传染病是重中之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预防手足口病小儿歌
手足口要预防
勤洗手勤通风
喝开水吃熟食
晒衣被保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