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已过,随着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也像这春天里的花花草草一样开始悄悄萌发……特别是幼儿园,生活老师和家长朋友们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掌握这些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办法,杜绝手足口病在幼儿园里传播。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手足口病是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的病,在5-7月份为一次高峰期,它最容易传染给儿童,所以宝爸宝妈们要注意起来了,因为儿童越小的话,感染几率就越大,3岁以下的儿童感染症状会更重一些。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都有什么症状呢?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伴有咽痛等症状,与感冒相似(潜伏期)。后表现为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根、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手心为主,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有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部分可能迅速出现惊厥、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这个时候,及时送医,也可能数小时内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