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宝贝们的本领可是越来越大啦。运动结束后,宝贝能够帮着老师一起整理运动材料,真是老师和阿姨的小小帮手呢!一起来去看一看吧!

整理小能手

我来卷一卷垫子

搬一搬、叠起来

好朋友结伴整理

这个垫子有点大、我们一起搬吧!

探索小达人

有一天自由活动时,宝贝们在照料植物宝宝的时候突然发现青菜叶上有好多小洞洞。“老师,青菜怎么受伤了?”有的宝贝猜测是被虫子咬的、还有一个宝贝惊喜地发现青菜下面藏着一只小蜗牛。原来,菜叶还有可能是小蜗牛吃掉的呀。

于是,我们将小蜗牛养了起来。思思班的小动物饲养区又来了一位新朋友!

我们的小动物饲养区不仅有小蜗牛,还有宝贝带来的小乌龟、小鲫鱼、小蝌蚪,可热闹了!宝贝们时不时地就会三两结伴来看一看、照料一番!

户外游戏真有趣

最近,孩子们将角色游戏搬到了户外开展。宽阔的场地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空间,孩子们自由结伴、合作布置游戏场景,模仿起各种角色有模有样的!

育儿小贴士

每年的春季、夏季手足口病都会强势侵袭,扰乱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危害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做孩子们的健康卫士,让健康常伴,让生活更美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所述的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在夏季、秋季较为多见。

三、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

1.得了手足口病,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粘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

2.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和皮疹,溃疡表现的过程为一开始是红斑,随后出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皮疹的过程为一开始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痒。有的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

3.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无需采取特殊治疗。只有极个别患者得病后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死亡。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

四、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只寄存于人体内,感染了肠道病毒后有的人出现如发热、皮疹等症状,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否出现症状,感染肠道病毒后的人都具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接触到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均可能引起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

1.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2.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

3.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感染。

五、校园的防控措施

1.病例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2.班级观察:观察期为最后一例病例出现后14天止,观察主要内容为发病患儿症状恢复情况及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情况。

3.预防接种:EV71疫苗为二类疫苗;建议5岁以下儿童接种。

4.其他措施: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1周1个班级2例及以上建议班级停课14天;1周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建议全园(校)停课14天。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2.多喝水,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卫生的食物,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3.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6.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经常对日用品、玩具等清洗消毒;

8.幼儿伴有发烧,口腔、手掌等部位出现疱疹,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向医院预检台说明,根据医生建议从手足口病通道就医;

9.确诊为手足口病例,须立即报幼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以便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病情蔓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