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暖和了
万物复苏了
孩子们都去上学一阵子了
家长们也以为自己可以松口气了
但没想到
有个让家长非常头痛的家伙悄悄来了
它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广东省有季节性高峰。一般来说,上半年手足口病从1月份开始慢慢攀升,4—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什么是手足口病?
_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_以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
_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传播。
有哪些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至少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得了手足口病后会怎样?
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出现疱疹。
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01
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
02
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03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为什么孩子上学后
会“一不小心”
感染上手足口病呢?
那是因为孩子们在学校长时间“亲密”接触
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会进一步上升
发现这些情况要重视
虽然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会在7天左右自愈,但也有很小比例发展成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但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马上带孩子就医:
持续不退的高热;
精神萎靡或者烦躁;
易惊;
无力;
呕吐;
呼吸增快等......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都不太好,或出现其他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也应该尽快就诊。
家长护理
如果孩子不慎感染了手足口,该如何护理呢?
目前虽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但手足口是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5-7天就可以自愈。
不过因为孩子嘴里长了疱疹,而且会伴随发烧,所以就需要家长在日常护理上特别多加注意:
1发热护理
手足口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2~3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宝宝退烧。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2口腔护理
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宝宝疼痛难忍,所以在饮食上,家长更要注意尽量喂食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且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刺激伤口。
3皮疹护理
如果宝宝身上的疱疹未破溃,可以选择涂以炉甘石洗剂.
但如果疱疹破溃,也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手足口怎么预防?
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家长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所有爸妈都应该牢记这几点:
1勤洗手
虎口处都不能放过,除此之外,记得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
提醒一下家长,清洁洗手并不代表要消毒,应避免消毒产品(湿纸巾、酒精、紫外线等)使用,避免消毒剂的慢性摄入及肠道菌群、自身免疫力的破坏。
2勤通风
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毒一直在室内传播。
3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孩子在幼儿园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