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m/在佛门的修行之中,发愿非常重要,尤其是发弘誓愿,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坛经》中,看到六祖慧能跟众弟子们发的“四弘誓愿”,誓愿原文如下:“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佛像我们从以上的四句话可以看出,这四弘誓愿,并不是《坛经》独家发明的,佛教的很多经典已经其实也有,但不同的是没有“自心”和“自性”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其它的经典的四弘誓愿是这样的:“众生无边哲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进门无尽警愿学,无上佛道管出成”通过以上的四弘誓愿我们可以看,所谓的四弘誓愿其实是相对于佛教最原始的经义四圣谛而言的。也就是说佛陀当年在菩提树就所悟到的苦、集、天、道四谛。正是因这四谛,才有所说的四弘誓愿。僧人发愿那么,在佛教的理论中,所谓的”四圣谛“是什么呢?其实佛教之中所谓的苦,是指生、老、病、死、忽增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和五取蕴等。集,是苦的原因。苦是集的果,集是果的因,但这个从何而来,在佛教所谓因指的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一个因:无明。指的是众生在轮回中生死流转的过程,当然也包括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起感,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以至于无穷无尽,正因为如此,佛才要众生解脱轮回,离苦得乐。僧人发愿灭,灭是消除、消灭,就是要灭掉“苦”。要用什么来灭?用道来灭。道,就是方法,就是八正道,灭谛的因就是道谛。四弘誓愿就是因为这四圣谛而来。如果这四圣谛都没有了,也就无所谓发弘誓愿了。因此,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其重点主要就是要把佛陀所说的四圣谛义理佛法落实在修行实践之上,从四圣帝的佛教义理,落实到行动之中、实证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了知无边众生的苦,所以愿意发誓愿度尽堕入无边苦难的众生,度不完众生,誓不成佛。当代僧人“烦恼无边誓愿断”.这是针对集而言的,最根本的烦恼就是我们常说的贪嗔痴。“法门无尽誓愿学”,将这些烦恼都灭掉就要用法门,所以发誓愿要学习无边无尽的法门。“无上佛道普愿成”,发大誓愿要成佛,因为只有成佛才能度无边的众生。但慧能祖师别出栽加上了“自心”和“自性“这几个字,他所要强调的是自性和自心,其目的是要让众生们自度。当代僧人因为所有的修行法门,其本质上其实都是围绕着“自心”和“自性”这两个内容来展开,因此,这也六慧的伟大之处,也是《坛经》之所以能成为佛经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