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

加强保健措施

常见传染病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能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知识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常见的几种春季传染疾病

★1.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4天,或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

★2.水痘

水痘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该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儿常有骤起高热、头痛、颈项痛、呕吐等症状,多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的患儿在起病的数小时内可在皮肤及其黏膜上出现瘀点、瘀斑。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5.荨麻疹(风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病程

潜伏期2~5天,轻症无发热及自觉症状。大多初起有低热、轻咳、流涕,伴有口痛、咽痛、拒食,有的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等。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破溃成浅溃疡,主要发生于舌部、软腭、牙龈和口唇。有时小水疱可融合成较大的疱疹。患儿哭闹、口腔疼痛、拒食,口腔溃疡约1周自愈。

位置

皮疹主要位于手足口、肘膝臀,对称发生。早期为红色斑疹,典型皮损为灰白色沿皮纹分布的椭圆形小水疱,周围有红晕。

不典型皮损为丘疱疹,有时还可见较大水疱。发生部位还可见于腋前后,亦可见全身播散情况。

特点

皮疹数目不定,几个至数十个不等,不痒,偶有疼痛。皮疹一般3~5天消退,无色素沉着,不留瘢痕。轻症者病程7~10天,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

常高热、咽痛,口腔疱疹大多位于口腔后部和软腭弓及悬雍垂上。疱疹性咽峡炎可单独发生,亦可是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恢复期

手足口病患儿在恢复期可出现甲分离,无须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保护指甲,避免甲板剥离。

重症手足口病

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低年龄儿多见。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或瘫痪。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为患儿发热、恶心、呕吐、头痛、颈部有阻力,腰椎穿刺脑脊液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影响脑实质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或瘫痪,可有后遗症。亦可并发肺水肿、心肌炎;严重者可死亡。不过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不到2%,家长们不用感到惊慌哦。

治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愈。

一般治疗

暂时隔离,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水分及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

对症治疗

加强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口服多种维生素。

抗病毒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均可。

疫苗注射

年上半年,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市场,大家可以提前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幼儿园合理的保育工作

每日幼儿入园前,班级老师就会提前做好幼儿的一日护理工作:

1.晨间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在小朋友们到校前开窗通风;检查幼儿的茶杯,准备好适温饮用水;打扫好卫生,保持地面清洁,窗沿、桌面、玩具柜等都要消毒擦拭干净。

2.晨间接待:配合老师做好小朋友入园接待工作;与家长做简短交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情况,对患病的幼儿或情绪不好的幼儿要特别关照。

3.盥洗:帮助幼儿养成手脏、进食前、大小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教导幼儿清洗双手的正确方法,洗净手后用毛巾擦干。

4.及时给孩子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洗并消毒,后勤园长也会对班级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指导、检查和考核。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审核丁双双

编辑林珍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