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人人有责
"爸爸妈妈们注意了,近期流行一种疱疹性咽峡炎,是新型病毒,传染性极强,手足口病还要厉害......."近日,类似的帖子流传甚广,引起不少父母的恐慌。因此,应如何做好预防疾病各项防范措施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区别。
手足口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科学鉴别疾病,远离病毒
01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02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
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如下: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勤洗手,爱干净-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应采取隔离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会复发,但几率较低。
疱疹性咽峡炎常在儿童之间传播,所以成人亲吻导致宝宝感染率很小。
什么是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病毒侵入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不同的,手足口病主要是发烧、皮疹,皮疹的部位除了咽喉部的疱疹以外,有手心、脚心的疱疹,还有肛门周围的疱疹,皮疹部位是多个,还伴随有发烧的症状,在咽喉部的症状可能和疱疹性咽峡炎有相似。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相信我们共同携手,一定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一二三四五六七,保健知识要牢记。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不要吃。
勤洗澡来勤换衣,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休息好,多锻炼,身体好。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