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秋冬季节容易高发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症或普通肺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传染源:排毒的感染者(显性感染者发病前1-3天以及隐性感染者也能传染)。
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高危人群: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0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03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①勤洗手、讲卫生。
②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③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4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染源:水痘患者。
潜伏期:10-24天,通常14-16天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为前期症状,继而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05诺如病毒(NorwalkVirus)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的特征是感染人口密度较高和卫生环境差的地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也可以发现诺如病毒。感染者一般在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发病突然。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隔离期为症状消息72小时方可复课。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两要两不要”:回家后、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生熟餐具、刀具要分开;不喝生水,不生食海、水产品以及未煮熟的食物。勤开窗通风,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餐具要全部被水覆盖,时间15-20分钟;毛巾、被褥等清洗后置阳光下暴晒,暴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06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唾液吸入。
易感人群:年长儿,病后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并发症:睾丸炎(可致男性不育)、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
传染期: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高度传染性。
07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其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他人。
易感人群:未罹患麻疹或既往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易感。
传染期: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结膜炎。典型症状—口腔黏膜柯氏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头面→躯干→四肢→手心脚心。
如何预防?我们应该怎么做?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应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让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编辑:周雪蕊初审:高黎英终审:方亚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