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已经回暖,常见的婴幼儿疾病……手足口病又频繁出现在宝宝身上了。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那么该如何预防宝宝患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较急,患儿常有发热现象,体温达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患病初期,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患儿手指、手掌、足趾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很快会变成小溃疡,导致患儿流口水,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及食具等引起感染。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也可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的衣物、被褥、毛绒玩具等生活用品应勤清洗、常曝晒。

2.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引起交叉感染。

3.幼儿如有精神不振、发热、手足皮疹、口腔疱疹等异常情况,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应暂停上学,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儿童,并及时将患病情况告诉老师,以便学校提前做好消毒等工作。

4.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家庭护理

1.由于患儿口腔溃烂、疼痛,影响进食,应以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

2.注意口腔卫生,每餐餐后,小儿可喂食适量开水,年长儿可用温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3.长在手足部位的疱疹不可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引起继发性感染。

4.患儿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胸闷、气促、等症状,应警惕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配合治疗后,一周左右即可康复,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太过担心,但也一定不要太疏忽哦!

有关预约产检、就诊等问题,可以随时详询在线客服,预约好后直接到院就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